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休闲
  • 知识
  • 娱乐
  • 百科
  • 焦点
  • 综合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 > “听诊把脉” 寻找漏点 在高温与寂静中守护城市供水“生命线”

    “听诊把脉” 寻找漏点 在高温与寂静中守护城市供水“生命线”

    发布时间:2025-11-26 20:58:14 来源:风鬟雨鬓网 作者:探索

      晋江新闻网7月27日讯 上午11点,听诊把脉晋江街头,寻找水泥路面热浪蒸腾,漏点温度计指向51℃。高温

      记者站在滚烫的寂静路上,鞋底仿佛要被融化;一旁,中守晋江自来水公司听漏工陈垂管蹲在路边,护城将一根金属听音杆紧贴地面,市供水生耳机里传来细微的命线“滋滋”声。“这是听诊把脉城市地下‘血管’在‘说话’。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寻找“它会‘告诉’我们哪里出了问题。漏点”

      高温下的高温“地下侦探”

      听漏工的工作如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侦探游戏。前一晚,寂静陈垂管和同事在西园街道赖厝社区普查时,中守发现疑似漏水的声音。此时,他正借助专业装备进行“扫雷”,每挪动20厘米就要停下听一会儿。“白天车多人杂,噪声干扰太大,只能靠经验排除。”他指着远处驶过的卡车,“刚才那辆车经过这里,我至少要等三分钟后才能重新听,不然全是杂音。”

      陈垂管的工具箱里,听音杆是最基础的装备。听音杆杆身很长,尖尖的一端贴着地面,另一端是圆形的金属“听诊器”,中间有小洞。陈垂管将耳朵紧贴小洞,努力捕捉地下管道泄漏时细微震动的声音。“现在天太热,路面烫得能煎鸡蛋,仪器也被晒得烫手。”陈垂管笑着指导正尝试使用听音杆的记者,“手要捂着金属圆盘,耳朵才不会被烫到。”

      陈垂管还有一个专业装备,叫听漏仪。听漏仪一端像头戴式耳机,另一端是圆形传感器。通过听漏仪,我们听到了地底水流的声音。

      为了准确定位漏点,有时,他们还需要钻孔取眼。“钻一个孔要花3分钟,最多的时候一天要钻20多个孔。”陈垂管说,钻孔机启动时,地表温度还会更高。一旦确定水管漏点位置,维修队就能精准开挖;反之,如果定位不准,可能要挖开几米长的路面,既费工又影响交通。

      在陈垂管的指导下,记者也体验了一把听漏工的工作。虽然只有一个小时左右,但记者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湿。遇到井盖,记者还要把井盖打开,将听音杆插到里面,俯身下去“听诊”。地面的热浪在脸颊旁翻涌,豆大的汗水不停从额头冒出,记者的安全头盔很快被浸湿。

      深夜里的“声音捕手”

      “我们最好的工作时间是深夜。”陈垂管解释说,听漏最关键的是要环境安静,深夜12点到凌晨4点是最佳时段。因此,他们常常凌晨1点出发,在安静的街道上“听诊”,“冬天冷得伸不出手,夏天热得像蒸笼。”

      声音有时也会“骗人”。有一次,陈垂管听到一处花砖地的动静最大,挖开后却一无所获。“后来才发现,漏点在5米开外,花砖空鼓‘放大’了声音。”这种“声东击西”的情况,全靠听漏工依据经验来判断。

      “别小看一个水管漏点,一天能浪费100吨水。”陈垂管给记者算了笔账:按每吨水2元计算,一天是200元,一个月就是6000元。他曾检查出一处直径160毫米的漏点,一个月竟漏掉3000多吨水,足够填满两个标准泳池。

      如今,自来水管网有了智能监控系统,漏损数据实时传到后台,但最终定位还得靠听漏工。“机器能告诉你大概范围,但确切的位置还得我们来。”陈垂管说,“每次找到漏水点,比啥都开心。”

      从事听漏工作13年,陈垂管练就了“顺风耳”:能在嘈杂环境中,根据声音判断管道材质和埋深。“金属管传声远,塑料管传声近,埋深超过3米就得钻孔。这些都是靠时间磨出来的。”

      高温、噪声、昼夜颠倒,是听漏工的日常。夏天,他们的工具包里常备藿香正气水;冬天,听音杆上要裹着保温套。“最怕遇到地下管线复杂的地方,钻孔前得先联系电力、燃气等部门,生怕挖断其他管道。”陈垂管说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。

      截至目前,晋江全市自来水管网共有1400多公里。像陈垂管这样的“把脉者”,用耳朵守护着城市地下“血管”,在高温与寂静中书写平凡岗位的坚守。

    (记者_林小杰 秦越)

    • 上一篇:“米娜”已减弱为热带低压!今天梅州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
    • 下一篇:“米娜”已减弱为热带低压!今天梅州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中国最西端的城市,在书香中“粤”见万千气象
      • 花旗对Oklo(OKLO.US)评估维持中性:技术进展与监管动态为焦点,商业化仍需验证
      • 美股创新高之际市场转向防御 迎接牛市中的“回调插曲”
      • 上半年公安机关立案侦办食品药品、知识产权等领域犯罪案件2.5万起
      • “秋冻”“贴秋膘”有讲究!专家回应秋季养生热门话题
      • 停航!封桥!台风“杨柳”逼近,汕头发布最新消息→
      • 野村证券:核心CPI趋于平稳,美联储9月或开始降息,预计明年将连续三次降息
      • 梅州辖区游览船、客渡船一律停止航行作业!这些河流可能出现超警戒洪水...
      • 凝聚教育智慧,科学备考提质!梅州开展全市高三年级主题教学研讨活动
      • 广西被列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Ⅰ类地区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“腐蚀控制大有可为!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韩恩厚走进嘉应学院
      • 上半年公安机关立案侦办食品药品、知识产权等领域犯罪案件2.5万起
      • 台风“杨柳”来袭,柑橘生产需做好防风防渍涝工作
      • A股收评 | 沪指八连阳创近4年新高!创指收涨3.62% 算力龙头工业富联(601138.SH)再涨停
      • “腐蚀控制大有可为!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韩恩厚走进嘉应学院
      • 北水动向|北水成交净卖出82.77亿 腾讯(00700)绩前遭抛售 北水再度减持港股ETF
      • 白雨露夺成都世运会女子斯诺克6红球金牌
      • 水利部针对福建等4省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
      • 青岛大学教授倪延朋走进广东宇星阻燃新材有限公司
      • 停航!封桥!台风“杨柳”逼近,汕头发布最新消息→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“听诊把脉” 寻找漏点 在高温与寂静中守护城市供水“生命线”,风鬟雨鬓网   sitemap